硕士研究生备考策略

为什么要备考硕士研究生,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多余,但还是要简单说一下。学历高一点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有高度,所谓站的高、看的远,学历高一点的人生选择普遍会更多一些。而且研究生的一个附带效果是,自己的批判性思维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提升。

这里以地方高校在校生为例,梳理一下备考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策略。

一、关于基础课的准备

硕士研究生考试四门课,理工科一般是政治、英语、两门专业课。对于理工科,高等数学大多是必考项,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,专业课中的数学其实应该算是理工科中的公共课、基础课。

数学、英语大一就开了,而且一般的这两门课只在一二年级开,这时候正是专业方向还不是很清楚,未来发展方向不太确定的时候。这个时候就应该按部就班的把自己的英语、数学基础打牢。英语、数学是没有什么方法可言的,在学习付出上也是最有成效的,那就是付出绝对与回报成正比。英语单词过关、语法过关、阅读过关,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。英语是国家统一命题的,数学通常也采用全国卷。这两门课很容易找到历年的试卷,可以随时测试自己的水平,随时找差距,补缺补差,做到心中有数。

对于英语,经常有同学说自己学不好,我觉的这是个伪命题,学习没有捷径可言,如果没有付出是不可能学好的。你单词过关了吗,阅读量足够吗?虽然英语不考口语,我还是建议大家多读多说,起码多读容易做到。当年有个李阳疯狂英语,他自己就是通过大声朗读建立了自己学英语的自信。这虽然是个特例,但是英语大声的读出来还是有道理的,有语感了,学起来会轻松些。每天选个时间,在校园里或者是校园附近,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一读英语。备考研究生的学习强度还是比较大的,出去换个环境学习也是一种调节。英语读什么?我觉得就读大学英语的教材就行。这些教材都是知名院校、知名老师精选出来的课文。四本教材读熟了,再适当的背诵一些段落,英语想不好都困难。

校园里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一读英语

或者是校园附近换个环境学习,也是一种调节

对于需要考高等数学的专业,有些招生学校采用的是国家统一命题的试卷,也有自己命题的。因为这门课很多专业都要考,所以复习资料非常丰富。现在网上课程很多,课堂上没听懂的,可以到网上找一些优质的课程,现在每个高校基本上都购买了优质的在线课程,国家级课程对在校生也都是开放的,并不需要到网上去乱找。一旦锚定某个课程,就坚持下来完整的上完,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,这个知识点听不懂就换一个课程,这样换来换去,把自己学习的节奏打乱了。学数学是一定要做题的,碰到自己薄弱的环节就把节奏放慢一点,再通过习题巩固。

无论是大学一二年级按照教学计划上课,还是后来准备考研重新复习的,都要辅之以一定量的习题巩固,像备战高考那样,多刷题。只要对数学不是太迷糊,属于缺根筋的那种。一般一年下来,通过上课、做习题这种模式基本上就能做到心里有底、心中有数了。

二、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

至于为什么要考思想政治理论,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决定的,也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。国家培养人才是为了培养出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,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、观点、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。即人才的站位要正确,符合国家的需求。明代的思想家顾宪成写的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,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”,说的就是学习与立场、人生抱负之间的关系。

所以,不能一心死读书。读书确实关系自己,但更关系社会、关系国家。而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,比如辩证法、唯物论等确实能解决现实中的很多问题。其实现在大学的政治教材编的都相当好。我大学毕业这么多年过去了,偶然翻得学生们的政治教材,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心得体会,还专门搜集过这些书籍。所以这么课既是考试科目,也可以成为理论武器,成为自己考研路上的思想理论工具(呵呵)。大学生因为经历少,读起来、学起来体会可能没那么强烈。这门课的准备在于平时多关注时事,有时如果结合见到的一些社会现象,能尝试着用这些理论分析分析那就更好了。

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考试科目,也可以成为指示自己前行的思想工具

一句话: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性,学起来才不会那么被动,自然学起来也就会灵活些、轻松些。

三、关于专业课

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科学素养,能够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、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,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。在这个培养目标里,重点突出的就是专业素养。

专业课抛开都要考的数学,其实只考一门。这门课往往综合性很强,通常是几门课的综合,而在出题或答题时更倾向于专业综合知识的运用。有的学校干脆不指定教材,或者即使列了,也会说不限于参考书中的内容,注重考核考生的专业综合素养。所以备考专业课不能简单的只抱着一本参考书准备,而是要真正的学好大学里相关的专业课程。对于专业课备考,建议听一下自己上课老师的意见,应该怎样复习。现在很多学校的历年考题都比较容易找到,也可以找过来了解一下,一般能找到点复习的要点。对于答题的内容和方式,建议找一下任课老师,针对考题询问更好的答题模式。研究生考试的答题模式和大学专业课学期考试还是有点差别的,这点要注意。

2024年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(部分)

这里说的专业素养,当然是大学四年所取得的。很多同学容易忽略这点,为了考研放弃了很多专业课,不上课或者上了课也是不听,一心只攻考试的那门课。要知道专业课老师的上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,一堂课下来的时间比自己看书效率要高很多。考试虽然只考那几道题,但素养可是通过学习其它专业课综合得来的。毕竟,硕士研究生是奔着更深的专业学习去的。

素养这个东西一两句话说不清楚,短平快的节奏也学不来,必须是通过大学四年专业课的学习熏陶出来。很多跨专业的行业从业人员难以精进,就是专业素养不够。有些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生,也是因为大学所学的专业(又叫第一学历)对一个人后期的专业素养形成影响很大,跨专业难以在研究上达到更高的高度。

说这么多,无非就是想强调平时专业课的学习要认真,专业课的学习与备考研究生并不矛盾。对素养形成、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,而且一个专业内的相关专业课程知识都是相通的,同步学习能够事半功倍。这也是专业课学得不好的人后期狠劲准备也得不到高分,学得好的人后期花的时间不多也能得到高分的原因。

再一个就是要注意复试科目,复试时的面试一般没有固定题目,临场复试老师可能随意提问,考生的回答也很能体现个人专业素养。如果回答的头头是道,很显然会给复试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,复试成绩自然也不会低。

四、关于报考专业的选择

报考专业应尽量选择拿手的专业,也就是自己喜欢的专业,这是从研究乐趣而言。自己感兴趣,就会愿意主动投入。研究生嘛,如果在感兴趣的道路上能够探究的很远、很深,最终不会怕没有出路。第二个是从就业方向选择,就是好就业的专业。还有个选择策略就是选择厉害点的老师所在的专业。厉害的老师项目多、经费充足,这样不会让自己未来的三年虚度,真正能学到东西。做到这一点就要提前积极和自己的意向导师取得联系。很多考生在这方面不积极,不积极的原因一是胆怯,二就是担心导师拒绝自己。第一个原因可以想办法克服,关于第二个原因,如果导师有明确的这种意向还是早知道为好,以免自己辛辛苦苦备考,到最后白忙一场。所以,一句话:一定要想办法备考前联系上导师。

至于如何知道导师的专业、研究方向,可以查一下报考学校该专业的师资力量,看看有哪些老师,如果有老师情况介绍当然最好。没有的话,就搜一下这个老师近几年发表的论文,一般的论文上面会有项目支持、E-mail等信息,可以大致知道导师当前的研究领域。

关于研究方向的选择,现在研究生基本上都按照大专业招生,不再分具体方向,但研究生入学后一定是有研究方向的。招进去时不明说,其实谁谁可能会进入哪个方向已经基本明确了。录取分数越高当然选择优先权越高,再者就是提前和导师联系好的也会基本上定下来。研究方向和专业一样,除了跟名字有关外,更多的是和指导老师有关。

小结一下专业选择策略:自己喜欢的专业>厉害指导老师所在的专业>热点专业,对于研究方向也是如此。

五、关于报考学校的选择

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高考选择大学可能有点不同。大学很大成分上选择大城市、环境比较好的地区,硕士研究生还是按照专业选择比较好,自己中意的专业分布在哪些学校,自己联系上的导师在哪里,就去报考哪里。

也有些同学的选择意向是以能考上,能上岸为准。刻意去选偏一点的学校,冷门点的专业。此时要考虑清楚三年毕业后怎么办?同样面临着就业的问题。而且专业冷门、学校又不好,如果再加上自己也不是很感兴趣,没有走博士这条路的强烈意愿,后面会更麻烦。所以要根据自身能力,选择个合适的学校、专业。当年考不上,可以来年再考。一般的只要准备方法得当,第二年或者第三年都是能考上的,有志者事竟成!

这里需要强调一点,报考学校的选择,跨度不要太大。大学基本可以分为五个等级:985高校、211高校、有博士点的非211高校、只有硕士点的高校、没有硕士点的本科高校。报考学校时,向上一级基本没什么问题,跨级越多,难度越大。这里,一定要先明确自己学校所在的等级位置。大多数学校或导师还是比较看重生源的,名校当然更能保证生源质量。

六、关于跨专业报考

跨专业报考的学生,通常都是觉得自己的专业学起来费劲,或者不喜欢自己的专业。这里要先明白一点,如果是因为现在的专业学起来费劲那就别跨了,容易学的专业肯定里面的人已经一大堆了,轮不到自己去发光发热,如果自己另外有路子另当别论。还有,跨专业考要明白一点:你是在以外行的身份和该专业的考生一起竞争,显然是处于劣势的。这种劣势也可以弥补,那就是要加倍的努力,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还是不要跨的好,成功率低。

策略:跨专业报考需要加倍的努力。扪心自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,做不到就别跨。

七、关于时间的分配

大学四年很长,回味起来也很短。除了第一年应该按部就班的学好专业课,积极适应大学生活,防止懒散、躺平思想在自己身上滋生,稍微放松下外,大二就可以开始准备了。备考在时间安排上越提前约好。早早树立目标,别让自己的时间虚度,这个理念要时刻记在心上。学生的职责,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,对于备考研究生的同学更是如此。基础课、专业课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做到心中有数,做好年计划、月计划、周计划,并阶段性的进行复盘,适时调整计划,只要一步一个脚印都会修成正果。

一旦下定决心备考后,就要经常给自己以心理暗示:付出终将有回报。每天7点左右就要起来了,晚上12点休息,根据大计划细化出每天的学习计划,保证每天足够的学习时间是最起码学习方法。不能心在考研路上,行动上却没有实施,那是假考研,这种情况会不会有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研究生对个人的素质要求是善于探索、钻研,有毅力、能坚持,遇到问题有思路能寻求到方法。备考过程正是对自身这一素质的训练和检验。

一旦下定决心,每天长时间的学习就应该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常态

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,不要假学习、做无效的低效率学习。校内活动、社团活动、同学间的聚会,偶尔的刷个视频、看个电影也是对自己放松的一种方式。甚至也可以把上其它专业课作为自己放松的一种模式,即放松了身心,专业素养也在与时俱进。如果每天能坚持运动一下或者是有个运动爱好,那就更好了,即调节了自己,又锻炼了身体。

最后再提醒一点:远离不学习、整天混混的同学。人家家里有矿,你心中有梦想,道不同,不相为伴。大家遥祝各自的明天更美好,互不打扰最好。